夏季产妇坐月子时的注意事项
概要:老习俗认为月子里要熬着不洗澡,不能开窗通风,要捂着才会母婴健康,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在此提醒大家:在夏天坐月子的产妇,要注意居室卫生健康饮食,摒弃那些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俗称的坐月子,在医学教科书上称之为产褥期。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周,也就是42天。
产褥期产妇各器官系统变化很大,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尤其在夏天,天气炎热,生孩子、坐月子,对于产妇及其家属来说都是比较辛苦的事情。
老习俗认为月子里要熬着不洗澡,不能开窗通风,要捂着才会母婴健康,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在此提醒大家:在夏天坐月子的产妇,要注意居室卫生健康饮食,摒弃那些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下面来谈谈夏季产妇产褥期的一些保健及注意事项
1. 保持居室通风,预防产褥中暑。
(1)要保持居室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房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3'C~26℃,湿度保持在55%左右。房间一定要注意通风,夏天天气比较热,最好选择在上、下午或早晚各通风20~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通风时产妇和宝宝最好换个房间;另外,夏天家中普遍使用空调或风扇,注意一定不能直接对着产妇和宝宝吹。
(2)居室内要清洁舒适。在房间内不要吸烟,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最好不要探视产妇及新生儿,尽量减少亲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保证一个舒适、安静、明亮、清洁的环境,
(3)产妇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夏季注意凉爽,产妇衣着适当,清洁、舒适,不能与正常生活相差太远。过分"捂"的不良习俗是不科学的。这样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容易产褥中暑。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产褥感染。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产妇尤其要注意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洗漱、刷牙、洗脸、洗脚、梳头,饭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
(1)首先,产妇是可以洗澡的。但应注意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洁。自然分娩的产妇一般在产后3天就可以淋浴,前提是体力允许;如果是剖官产,则一定要等到刀口完全愈合、拆线后才能淋浴,此前可用温水擦洗身体。产妇淋浴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为5~10分钟,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最好在45℃左右,夏天再热产妇也不宜洗冷水澡。
(2)刷牙的问题:有的老人认为产妇在月子里不能刷牙,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产妇的牙齿更容易受到细菌侵害,所以产妇最好每天早晚都用温水刷牙漱口。
(3)勤换衣服。产妇容易出汗,这是因为在怀孕期间,很多女性都发生了水肿,分娩以后,体内的水分要排出体内,这种大量出汗的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大约10天左右,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恢复了。因为产妇出汗多,一定要勤换衣服,预防感冒;
产后阴道有恶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洗外阴,勤换内裤与卫生垫。大小便后避开伤口,用清洁卫生纸从前向后擦净,以免肛门周围细菌逆行造成感染。
3. 在饮食起居上,要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产妇的消化能力减弱,产后1个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品要多样化,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腻。尤其产后最初几天内,要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多饮水及汤类,促进乳汁分泌。多食水果、蔬菜有利于大便通畅。夏天可吃西瓜,利于防暑降温。但产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它可以与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从而引起贫血,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咖啡因,饮用茶水后,使人精神振奋,不易入睡,影响产妇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同时茶内的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容易使婴儿发生肠痉挛和忽然无故啼哭现象。忌辛辣食物及酒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的发生。
此外,产妇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4、注意排尿与排便,警惕产后尿潴留以及便秘。
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在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
重视便秘:产后因卧床休息、食物中缺乏纤维素以及肠蠕动减弱,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下降,常发生便秘。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逐日复旧过程。测量前应嘱产妇排尿,并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后,再测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
产后宫缩疼痛严重者,可用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
每日应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复旧不全,恶露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子宫收缩剂。若合并感染,恶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宫压痛,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必须正确指导哺乳。
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按需哺乳,生后24小时内,每1~3小时哺乳一次。生后2~7日内是母体泌乳过程,哺乳次数应频繁些,一昼夜应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侧乳房。第一次哺乳前,应将乳房、乳头用温肥皂水及温开水洗净。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母亲要洗手。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需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挤压乳房,协助乳汁外溢,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儿鼻孔。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个月~1年为宜。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牛奶。
7.注意情绪变化
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产妇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5天,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抑郁严重者,需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8.适当活动,做产后康复锻炼。
(1)产妇应尽早适当活动。产后适当休息,卧床最好侧卧,多翻身,尽量少仰卧。坐月子需要休息,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整天坐着或者躺着,这样休息是不利于身体恢复的。产妇应尽早适当活动。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切开及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但不能久站或久蹲,更不能干重体力活儿。
可以散步,但一定要避免提重物。产妇可以适当出去晒太阳,有助于接受紫外线照射,使体内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也可以戴个遮阳帽,注意保持既可以防止晒伤,也能挡风。外出前要做好防晒工作,不要在外面站立时间过久,适当地散步后就应该回到床上休息。
(2)产后康复锻炼。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即可做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且能是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但应注意产后康复锻炼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不能太劳累,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产后12~24小时可以坐起,简单的活动。开始应有人协助,以后慢慢自己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做些:俯卧运动、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门及会阴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简单易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运动时间、次数。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开始做15分钟为宜,每天1~2次。
9、健康查体。在产褥期末,即产后6周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复及哺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早处理,防止延误治疗和遗留病症。如有特殊不适,则应提前检查。
10、产后用药:母体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影响乳儿。因此,产妇服用药物时,应考虑对婴儿的危害。有些药物哺乳期不能应用。如红霉素可引起乳儿的肝脏损害,出现黄疸;氯霉素可使婴儿出现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听力障碍;四环素可引起乳儿牙齿发黄;磺胺药可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氯丙嗪和安定也能引起婴儿黄疸;灭滴灵则使婴儿出现厌食、呕吐;利血平使乳儿鼻塞、昏睡。